拿起手机拨打
热线电话
 广东衡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客户为中心、以品质求生存、
      以技术求进步、以创新求发展
技术
 TECH.
支持
渗氮技术在我国的追溯历史
来源: | 作者:pmo781001 | 发布时间: 2860天前 | 2722 次浏览 | 分享到:

渗氮技术是表面热处理方式的一种,离子渗氮炉具有环保、高效、节能等特点,追溯这种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原来早在骨雕就已经出现渗氮技术了。


 早在干将制剑时,古代工匠就采用了添加毛发和指甲的渗碳技术,毛发和指甲含有一定量的氮,工件经此工艺处理后,会有一定的渗碳增氮效果,这可能是无意识的碳氮共渗的开始。

 不仅如此,古人还会采用含氮物质的处理方法。

 《武备志》中有:“刀方:?羊角、铁石砂。其中羊角、铁石主要含碳,砂的主要成分是氯化胺,氯化胺加热是否会分解出活性氮。另外,古文献中还有以硝为主要渗剂的处理方法。《篆刻度》对此有详细记述:“尝见炼新刀者,用猪牙、头发及硝,各烧灰等分,酽醋调画刀口,如锯齿状,号为马牙钢。”其中硝是硝酸钾,属供氮原料。

 《物理小识》“器用类·淬刀法”中还提及“以酱同硝涂錾口,煅赤淬火”其中酱可能是主要用作为黏结剂使用的,而硝酸钾为主要渗剂。硝酸钾可加热分解为亚硝酸钾,而亚硝酸钾会进一步在加热的过程中析出氮原子,因此硝酸钾可作为渗氮剂。以硝酸钾为渗氮剂的渗氮方法现在仍被有时应用来代替氰化盐进行液体渗氮。由于氯化胺和硝酸钾的有效作用温度均小于700℃。若采用砂和硝作为渗入剂,古人一般不会用高于700℃的处理方法。

 这是*为原始的渗氮技术的应用。